“雙減”背景下,基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如何設計,新學期的假期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否有新的驚喜呢?

中秋節假期,杭州市拱宸中學學生假期小隊活動人氣爆棚。宸星學子們紛紛走出家門,走進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與博物館裡的一件件“網紅”文物不期而遇,開展“曆史對話”……雙減”背景下場館式項目化學習模式得到了學生、家長的廣泛關注,具有文化内涵的綜合活動“圈粉”無數,魅力何在?

學校緻力于打造教育新樣态,将社會實踐活動要素化、項目化。新學期的社會綜合實踐課程内容會更廣,很多學生期待,我們也在探索更好的形式,倡議學生開展項目式場館學習,引導家長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日”。杭州拱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校長鄭明華如是說。在她看來如何高标準深化落實“雙減”政策,拓展課後活動育人模式,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打造成學生喜歡的活動,已成為當前各學校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

積極拓展周邊場館學習資源,助力“雙減”落地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更是中華文明立身傳承之本。早在中秋假期前,學校團委、少先隊組織學校學生會、大隊部成員開始設計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計劃,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之後,最終由學生自己選定開展項目式場館學習,假期裡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組成小隊,分工明确,所有的路線都由學生自己設計,由小隊長任務,赴杭州市工藝美術館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了系列項目是場館學習活動,接下來讓我們去一睹701班彩虹隊小隊的精彩活動。

一、杭州市工藝美術館行

主題:刀剪劍中的傳統文化

時間:

地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隊名:701班彩虹隊

隊長:趙凱雯

·成員:李炘彤、于躍、魏子萱、羅心怡、鄒語臻

上午九點,伴着縷縷秋風,杭州市拱宸中學701班的“彩虹隊”從運河廣場準時出發了。

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門口,隊長趙凱雯正在與隊員們讨論确定活動的流程、具體事項、任務安排和時間節點。

合影之後就要正式開始了

走進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彩虹隊”隊員們被我國悠久的刀剪劍的技藝深深吸引了,進一步感受到了刀剪劍“物開一仞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的獨特文化和魅力。

·剪刀篇---雙刀相交為剪·

·隊長:趙凱雯研學報告

在博物館的剪刀區,我看到了“張小泉”剪刀,馬上想起了一個傳說:張小泉以打鐵為生,因災荒逃難到杭州,在大井巷一帶開了個鐵匠鋪。有一天大井忽然變黑且臭氣熏天。當地一位老人說:“小時曾聽老人說過,大井通錢塘江,江上有兩條烏蛇作怪,弄得井水污濁。”張小泉聽聞後,喝了雄黃酒拿起鐵錘就下井了。最終在很深的井底發現兩條纏繞的烏蛇,張小泉二話不說,掄起鐵錘連錘三下,正好砸在烏蛇的“七寸”上,砸得兩條蛇粘在了一塊。烏蛇被除,井水又變清洌。

張小泉把兩條粘在一塊的蛇拿回家,忽然來了靈感,在兩蛇相交處裝上一個釘子,把蛇巴彎過來做成把手,這樣就成了一把大剪刀,這就是剪刀的由來。從此張小泉就以做剪刀為生,也成就了“張小泉剪刀”幾百年來的品牌曆史。

張小泉店鋪的門兩邊寫着“萬事不愁一剪在手,一剪在手萬事不愁”,我心想張小泉對産品那麼有自信,在當地一定有很大的影響力,手藝肯定很不錯!邊上的牌子告訴我,見到經曆了多個不同時期,有彈簧剪刀、聯軸剪刀。旁邊還有一個體驗裝置,我試了一下,連軸剪刀的确輕松多了。

我了解到,剪刀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而張小泉剪刀有着“剪刀之冠”的美譽。張小泉常在刀上刻山水畫草,體現了古代張小泉剪刀人們的藝術也很有特點,這也讓這份手藝得到傳承。

張小泉剪刀鍛造技藝,包括:試鋼、試鐵等七十二道工序,鑲鋼鍛制與良鋼制作,是張小泉曆數百年而不衰之精髓,也是“張小泉”特有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學習!

·隊員:李炘彤研學報告

中國曆史悠久,隐藏着許多奧秘。刀剪劍博物館就向我們介紹了刀,剪,劍三種文化。

其中讓我最感歎的就是剪刀了,遊覽過刀剪劍博物館我才知道,原來手工制作一把剪刀,要經曆七十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錯,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都決定了這把剪刀的性能。

最有名的剪刀就要屬張小泉剪刀了!張小泉剪刀制作,已經有300多年曆史了,它出現于明末清初時期,在當是非常有名。一個投影屏幕在播放做剪刀的影片,影片裡的制剪師傅把試鋼、嵌鋼、鍛打、淬火、粗磨、細磨這幾道工藝全演示聞一遍,讓人不禁贊歎老手藝人的能幹與靈巧。

與剪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使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古代及現代剪的深厚文化,認識到了非物質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對中國鑄造和手工技術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刀篇----物開一仞為刀·

·隊員:于躍研學報告

刀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修腳、殺牲口、打仗等等,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時期裡,有的國家就把刀當做了貨币來使用,叫做貨刀。

據實際測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而整個“刀币”的長度(一般為18厘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将6枚刀币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這些精确的設計和巧妙的構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以後随着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刀币流通範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此時的刀币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古人的想法是無限的,有許多的智慧也等着我們去發現。

·隊員:魏子萱研學報告

刀之曆史較為久遠。據言最早之石刀,距今200餘萬年。

自漢環首刀以來,揚威疆場,形制千年少變。隋唐以降,環首尤有孑遺。

有唐一朝武功喧盛,威服四海,盛世氣概非凡,文教武備為天下法則,唐刀橫空出世,野戰八荒。其刀身筆直,手柄較長,單、雙手俱可持握,劈、砍、刺,無堅不克。鍛造之精良、裝具之華美,形制之無暇,每令觀者愛不釋手。今日本亦有盛唐神兵存世,視為拱璧,公認為日本刀劍鼻祖。

宋後,器甲铠胄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刀形較漢唐變化尤巨,身短刃寬,刀頭加闊,尖挑背斜,重劈砍故耳。世所稱道者更有三尺餘長之戰陣利器——斬馬刀,此刀承唐陌刀演變而來,威名赫赫,足令敵望風披靡。

蒙元時期,受西亞伊斯蘭諸族影響,西北遊牧民族擅使彎刀,成吉思汗大軍憑此嗜血利刃千裡奔襲、攻城略地、橫掃歐亞!

入明,雁翅刀一改宋刀之誇張造型,刃薄尖鋒,割刺皆宜,廣泛裝備全軍。又因倭寇侵襲,始借鑒倭刀之形,創制倭式腰刀,此與元式柳葉彎刀區别顯着。

清刀則上承金元,參仿明制,品類盛之。形成刀身狹長彎曲之狀,揮砍便捷,尤足稱善。惜乎帝制末運,組練新軍,期以自強,擯棄傳統良刀利劍,改用西歐純鋼形式軍刀。

民國,有苗刀者,鋒甚長偉,傳為明将戚繼光抗倭所創,概因長刀自倭犯中國始有。其刃窄長,柄需雙手持握,形制秀挺,集大槍與刀之優越,能砍、能刺,兇悍異常,令人震怖。

更有抗日大刀,令倭寇聞風喪膽,以濃墨重彩,譜寫槍炮戰中最悲壯之一頁,幾成冷兵器之絕響,勢必載入史冊。

通過這次參觀,知道了刀的曆史是如此悠久,也讓我更加的明白我們在這美好的環境下就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将來創造的更加美好!

·劍篇----兩邊開刃為劍·

·隊員:羅心怡研學報告

劍的前世

劍是古代比較常用的冷兵器,而越王勾踐劍則是劍中的“第一者”。

這把馳名中外的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的青銅劍。第一眼看去,便覺得這似乎并不長,反倒短而小,更不能聯想到它的輝煌前世,僅僅55.6厘米,寬度也隻有5厘米,但仔細看去,它的做工非常精良。劍首是向外翻卷的圓盤的形狀,在劍首内部有精細的同心圓。劍格的正面鑲嵌有藍色琉璃,整個劍身上也滿飾非常神秘的規則菱形暗紋。望着那寒光閃閃、散發着古老氣息的雙刃,不禁讓人想到越王勾踐最後打敗吳國的故事。

其實古代劍器,不僅僅如此,如赫赫有名的十大名劍:軒轅 、湛盧、赤霄、太阿、七星龍淵、幹将、莫邪、魚腸、純鈞、承影。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劍竟能“削鐵如泥”!

可是,問題來了,這些精妙的劍又是怎麼制造的呢?經上網查閱,我們得知:“一把上好的青銅劍需要曆經制模一翻範一調劑—熔煉一澆鑄一鑄後加工等工序,也需要十分科學合理的配方和十分精緻的鑄造技藝。”

要經過如此複雜的過程,才能鑄就此劍,真是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聰明才智!而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呢?隻有經過了荊棘與困難,才能迎來璀璨和美好,正如“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次參觀,讓我受益匪淺。

·隊員:鄒語臻研學報告

劍的今生,了解了古代最著名的劍以後,我們來看看現代的劍吧。

刀、剪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是天天都要用到工具,而劍呢,雖然它具有幾千年的曆史,是最著名、最飄逸潇灑的的冷兵器,但現在卻似乎已經失去了它做為日常工具的功能。浙江省内最著名的龍泉寶劍,也隻作為一種禮品存在了。我不禁思考,難道劍就要這樣遠離我們的生活,劍術也要慢慢消失了嗎?

在刀剪劍博物館,我發現了劍從古到今一直未消失的作用,那就是擊劍運動!

擊劍運動是一項曆史悠久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遊泳、打獵、下棋、吟詩、投槍一起被列為騎士的七種高尚運動。

18世紀末,匈牙利人對東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騎兵用的彎型短刀,進行了改革,于劍柄上裝配了一個象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至此,人們在從事擊劍時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當代擊劍運動是奧運會的傳統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男子花劍、佩劍的比賽。

1978年馬德裡世界青年擊劍錦标賽上,栾菊傑首次為中國在國際劍壇升起了五星紅旗,打破了歐洲人壟斷世界劍壇的局面。在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上,栾菊傑奪得中國首枚擊劍奧運金牌,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登上奧運擊劍冠軍的領獎台,終止了擊劍這項古老運動由歐洲人稱霸88年的局面。

而在剛結束的2020東京奧運會上,我國女子重劍選手孫一文在決賽中的一劍封喉,再次讓我們領略到了擊劍這項古老的運動煥發出的新光彩!

通過參觀刀剪劍博物館,深入地了解劍從古到今的發展,讓我深深感受到擊劍的魅力-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州。人生何嘗又不像擊劍一樣,要顧全大局、合理進攻防守,把智慧與體力結合到恰到好處才能赢得勝利。

·互動篇----用雙手感觸傳統·

在刀劍互動遊戲體驗區,隊員們紛紛躍躍欲試,感受一下刀劍的重量和力度

在二樓刀劍館參觀結束時,大家對刀劍的傳統技藝感歎不已

最後,在博物館的互動區,隊員們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寶劍連連看、刀剪劍拼圖等互動遊戲,既滿足了眼,又運動了手。

十點鐘,我們的博物館活動圓滿結束了,仿佛來了一次與曆史的對話。隊員們與猶未盡,依然沉浸其中。這次的走進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使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刀剪劍的曆史文化,感歎于古老的匠人技藝和文化傳承,領悟到了中國非物質曆史文化的無限魅力!

其它小隊活動集錦

初一(7)班“憧憬小隊”

初一(4)班紅蜻蜓小隊

710星漢小隊

809陽光假期小隊

基于學生自治中自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給予多元性評價

注重過程性、結果性評價,活動後,依據小隊開展活動情況,由學生會成員進行打分評比,最終得出名次,利用晨會進行集體表彰,充分體現學生的自治中自育,9月27日,在學校周一晨會上,學校晨會集中表揚了一批優秀小隊。初一(1)班趙凱雯同學作為彩虹假日小隊隊長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小隊的實踐活動感想。趙同學認為:“我們開拓眼界,了解傳統工藝;我們學習品質,以小見大明白道理;我們積累知識,培養高尚情操。我們也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工藝美術館中,我們理解了那句:‘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雙減”政策下,我們的休息天沒有了培訓班,可以多去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自主學習,更拓寬一些知識面,也培養自己的興趣。豐富自己、充實自己!”

“雙減”背景下的周末,周末學生活動不再是被安排的,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個人意願和發展需求自主選擇,從而構建學生喜愛的、且有學校特色的課後育人社會實踐課程體系。以活動育人,杭州市拱宸中學力争以 “志願服務,公益為先”、“多樣模式,滿足興趣”為路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假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場館式項目學習,目的在于讓更多學生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健康全面發展,把打造“拱·有優學”、人民滿意的“美好教育引領區”的目标付諸于實踐,将“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報道:李添文

審核:鄭明華